他还是那个“齐天大圣”。
你有被美影厂2022北京冬奥会宣传片刷屏吗?
“俺老孙来也!”大圣一开口,还是那熟悉的味道,还是那熟悉的配方。
不止大圣。哪吒、雪孩子、蛋生……等等,都在宣传片里悉数登场。
看得人只想大呼一句:“爷青回!”
不愧是美影厂,也只有它才能如此“财大气粗”——在一个短短的视频里,上阵那么多国民级动画偶像。当然这C位,妥妥地还属于咱猴哥。
何止冬奥会,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宣传海报,大圣也是唯一的主角,光是露一双火眼金睛,当时便获好评如潮。

如果说要找一个动画形象代表一个国家,比利时有蓝精灵、荷兰有姆明、日本有哆啦A梦、美国有史努比……而在咱们中国,孙悟空这一形象,毫无疑问,非他莫属。
你还会发现,孙悟空相关题材的动画,几乎年年都有,迭代更新这么快,却始终,还是《大闹天宫》那版——
国民认可度和国际知名度最高。
许多人应该都不知道,恰恰是这个孙悟空,其诞生过程,只有用“难产”才能形容。
讲讲这段尘封的奇妙往事……01
孙悟空该长啥样?
大师也在上面栽跟头!
那是1959年的12月,《大闹天宫》摄制组正式成立,导演由中国动画奠基人之一万籁鸣担任。
这部片的制作阵容足够豪华,集结了当时上海美影厂的精兵强将,倾全厂之力投入。

张光宇在上个世界40年代就已经创作过彩色连环画《西游漫记》,本人也是一个孙悟空迷,精通民间文化艺术和传统装饰画。由他负责造型这块,简直再适合不过了。

张光宇就趁暑期放假,专门前往上海,在华侨饭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动画里的一些人物。
说来也奇怪——
张光宇设计其他人物造型,玉皇大帝、哪吒、太白金星、二郎神等等,个个神形兼备,很快就过稿。
唯独这个“老孙”,一直跟他过不去。
张光宇在非常熟悉的孙悟空这里,翻车了……一直咔壳。

角色设计亦如此,只有具备了合适的造型,方能使观众瞬间感受到人物性格特征,自然便产生了温度,让人有所期待。其对传递故事情节亦大有裨益。

他希望孙悟空能从京剧的脸谱里取经,既有装饰性,又不能装饰过头,否则不适合动画表现。
放现在看,这大概就是要求“五彩斑斓黑”的甲方了,能被恨死那种。
张光宇总共设计了三个方案的孙悟空形象,一版是头戴羽冠的“山大王”形象,猴哥的野性是有了,但色彩偏冷艳,加上过于复杂的线条,动画不好实现:

深思熟虑之后,万籁鸣觉得不够讨喜,确实,今天看这个猴哥,也似乎有那么一点老气。



究竟什么原因呢?
问题还是出现在线条过于繁琐、猴子的特征不够鲜明突出,还有最为关键的是,“美猴王”没有达到万籁鸣所期待的“美”。
动画不像其他,它是一种重复绘制的艺术,每一秒需要画十几帧甚至二十几帧的赛璐璐片,勾线、上色等各个环节,需要经过好多人之手。
如果造型过于复杂,就拿羽冠那版来说,由于孙悟空的戏份很重,他哪怕一个轻轻的转身,那么羽冠也要跟着旋转,不仅工程量大,操作难度高,而且在绘制的过程中,出错的概率也会高出许多倍。

02
最经典的孙悟空,
“美猴王之父”原来是他!
彼时,暑假已经结束,张光宇要赶回学校上课,再次过来很难说准时间。于是便将修改权交给了万籁鸣,示意他们可以根据动画需求进行改动。
当时严定宪20刚冒头,血气方刚,分配到厂里也有六、七年了,原画的功底比较扎实。
万籁鸣一直非常欣赏严定宪,早前就对他青睐有加,因此这次修改造型的任务,自然落在了这个小年轻的身上。
——万老需要一个“形象突出,结构简洁,色彩鲜明”的美猴王,这一点,严定宪内心清楚。

趁着张光宇还在上海,他两次专程前往饭店拜访,了解张光宇对这个角色的看法,探讨难点究竟在哪里。聪明与勤奋的严定宪,从张老师那里学到不少东西。
期间他又跑去图书馆,借来张光宇的一套《西游漫记》,仔细地临摹了一遍。之后仍嫌不够过瘾,遂将所有能找到的张光宇的报刊插图、漫画,都搜罗起来,做成剪报册,逐幅学习和分析张光宇的美术风格和特点。

在反复尝试和修改打磨中,不断强化孙悟空的特点,既要简化、又要美化。
时间,在厂领导急切盼忘下,一天一天地过去。小伙子的头发变长了,没有时间去剪,眼睛也布满了血丝。
终于,经过20多天的全力打拼,一个全新的美猴王诞生了。


绿色月牙眉配红色桃心脸,强调了夸张的凸额头,塌鼻梁和雷公嘴,放大了火眼金睛,更有卡通的风格,聪明勇敢的劲也跟着提上来了。


孙悟空形象就此确认,成为了后世创作美猴王的范本,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个造型看似简单,当初也是从无到有,几经波折。单一个角色造型便花掉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比较一下今天呢,有多少动画急匆匆上马,舍不得在这上面下足功夫,其结果自然导致创作失败,投资打了水漂。一个成功的“选角”,动画便成功了一半。


大家的工作台前,都摆放着一张镜子,可以随时观摩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加以辅助。用严定宪的话说:“原画就是挥笔的演员,通过画笔将角色的戏演好、演活。”

《大闹天宫》每秒至少12张画面。严定宪回忆说,当时10分钟的动画,通常要用7000到10000张原画,绘画工程之巨大,可想而知。

就这样,8个原画师,总共画了两年半,才完成全部镜头, 一共绘制了十万余张画面。

这也是为什么严定宪被称为“美猴王之父”的原因,他不仅创造了孙悟空的形象,还用“演技”赋予了孙悟空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画了一辈子美猴王,严定宪对这个角色早已烂熟于心。
记得2017年,美影厂60年厂庆邀我参加,抽空去到严定宪家里拜访,只见他拿起画笔刷刷几下,没一会工夫,齐天大圣便跃然纸上。

03
这么经典的中国造型,
为何如今难再有?
2009年,中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由10个部委共同主办“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由我所在漫友杂志社和中国美术馆共同承办。
这还是国内头一次如此高规格、大规模地举办动漫展览,大伙非常重视,也搞得非常隆重。
当时要确立展览的主视觉风格,我便寻思着,必须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同时代表中国动漫最高水准的形象出镜。于是,我极力向文化部推荐《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这一动画形象,获领导一致认可。
于是,齐天大圣成为那场展览的“形象代言人”之一,巨幅悬挂在中国美术馆正门东侧的廊柱之上,煞是威风,引起京城百姓强烈关注。
论做艺术活动代言,他比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早了10年呢。

不可否认,《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形象确实很成功,但这种成功的背后有太多现在无法复制的先决条件。
《大闹天宫》诞生在了特殊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哪有什么市场和票房的压力?
当时做动画,都是按照国家下达的制作计划,每年完成多少任务和额度,美影厂做好预算完成任务便可,之后由中影进行统一收购。国家统购包销,不用考虑商业回报。
所以老厂长特伟一句“探民族风格之路”,也就成为当时国内动画人唯一的奋斗目标,大家一心一意想做出和苏联、和欧美不一样的动画。
美术片为什么只有在那个阶段,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是因为创作者压根不用考虑赔不赔本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能不计成本地投入前期研发和后期的反复修改、反复拔高。
放到现在,一部电影能不能拉到投资,最起码的底线,是不能赔钱,其他都是其次。

严定宪专门为我馆绘制的“孙悟空”
那时的艺术家们都是敞开胸怀,欣喜地迎接“跨界合作”,彼时动画片受众广泛,是纯艺术家增加“曝光度”的少有渠道,所以,凡是被邀请参加动画的艺术家们,对合作都非常虔诚,充满了热情。严定宪曾经跟我说过,以前美影厂请大画家担当设计,他们都会当成是很大的事情来做,从未计较薪酬多少。
何止张光宇。
近当代艺术史的一些大家,远到齐白石、李可染,近到黄永玉、韩美林(文章回顾),他们在传统文化和美学上的非凡造诣,无疑成就了“中国学派”动画在世界上的卓越地位。
如此这般”梦幻联动“,也只能是,某个时代的特殊产物。
今时今日,知名艺术家曝光机会太多,商业价值水涨船高,随便一张小画,都有可能拍出瞠目结舌的天价,他们哪还瞧得上属于小儿科的动画?
另外,今天的动画片,也早已不是“美术片”了。
搁现在,你说一个角色要像孙悟空这样,磨上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才能出来造型,哪怕这是主角,但就凭你这效率,原画师不早被老板炒了?
有人说,事到如今,我们应该放宽心态。意思是——
用打磨艺术精品的态度,去审视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动画,现实否?他们说——
一切,早就回不去了!读者朋友,你以为呢?
参考来源:1、猴王初问世——原美影厂厂长、《大闹天宫》首席动画严定宪访谈录,《口述上海——电影往事》
2、谁不曾爱《大闹天宫》?是他让我入坑国产动画,三联生活周刊
3.秦海伦《动画王国的追梦人——严定宪传》,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