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邱启敬“山海经”大型地景装置艺术展在北京金汤长城脚下的全新概念艺术文化聚落——玊长城启幕。

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是艺术家邱启敬二十年横跨当代雕塑艺术与宝玉石雕刻的最大规模展出和其艺术创作的整体完整亮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邱启敬蛰伏九年,潜心创作的大型创作计划“山海经”的系列作品首展亮相,这也是国内首个最大规模诠释“山海经”题材地景装置艺术的展览。
艺术家邱启敬和其艺术团队通过对当代社会深刻洞察,结合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和社交传播手段,颠覆性解构传统山海经的话语体系,创新性的用山海经的神兽体系,将人与神兽的情感和思想连接作为切入点,重新构建当代中国人与神兽,与山海经,甚至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左起:著名艺术家评论家温普林、艺术家邱启敬、音乐人宋雨喆
通过雕塑,音乐,装置艺术与舞蹈等全媒体等多种方式在场景中感受到观众与神兽的连接,全感官的浸入,将传统观念的景点转变成体验场。展览包括山海经地景艺术系列作品,全景音乐诗剧,以及邱启敬过往艺术创作经典回顾等。

开幕短剧:帝江首窍
舞者围绕神兽混沌Hùn Dùn表演
舞者围绕神兽混沌Hùn Dùn表演

“能降饕餮”全景音乐诗剧现场
艺术家们围绕神兽饕餮演出
艺术家们围绕神兽饕餮演出
展览特别邀请了先锋音乐艺术家宋雨喆作为音乐总策划,集众多门类艺术家,从音乐、舞蹈、影像多维跨度出发,与山海经系列作品链接。开幕活动还请到了著名植物艺术家高意静呈现了主题为“绝地逢春,生生不息”的晚宴设计。

艺术家邱启敬与著名演员姜昆
从早期“大迁徙”、“印章系列”、“六度空间”,到全新的“山海经”系列,此次展览全面展现了邱启敬从艺二十年来,对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系统的全面思考与探索。有别于传统展览的呈现方式,此次展览以传统精神内核为轴心,多媒介融合,企图打破传统展陈桎梏,打造一场大型实验式地景装置艺术的饕餮盛宴。

嘉宾合影
2012年开始,艺术家邱启敬在观摩古代绘本时发现,不少名家作品中都曾出现过山海神兽的形象。历代中国画名家在绘画长卷中都曾描绘过这些只有文本记载的异兽,从唐代的吴道子到宋代陆信忠、金大受,从明代画家吴彬、丁云鹏到清初的石涛,他们都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生动的描绘了上古神话的天地序列和佛陀开创的大千世界中仅有文字描述的神奇异兽。
这些历史名家都曾为大众传播提供过具体而形象的认识。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分散,且以简笔画为主,少有神兽的立体化呈现。邱启敬随即决定开始了“山海经”系列作品创作,从做大量的古籍史料的阅读功课,到原创手稿的绘制、立体雕塑呈现,近八年间邱启敬已创作了近60件“山海经”系列大型雕塑作品。
【山天大畜-坛城】

并封 Bìng Fēng(籍贯:陕甘宁地区)
山天大畜-坛城单元 中央
山天大畜-坛城单元 中央
在“山天大畜-坛城”单元,艺术家放置了一个坛城的场域。坛城也叫坛场,起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为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坛城梵文音译为曼陀罗,藏语称“集阔”,有“中轮”、“轮圆”之意。与原意不同的是,艺术家将东南西北中的五个方位放置了自己创作的“山海经”神兽,而地上的“纹饰”则用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取而代之。
在艺术家看来,地域的迁徙是在空间上的活动,而在时间上的推进也是一种迁移,这种难以用触觉来记录下来的时间迁移,仅仅只能通过文字的只言片语来简单的描述这一过程;时空迁徙的融合点就在于这些巨大的古兽作品中,古兽是从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卷中迁徙到了当代,从上古神话的文字记载到古代绘画的图像呈现,再到今天大家之所见的庞然异兽。

驳 Bó(籍贯:新疆、甘肃、青海)
山天大畜-坛城单元 正东
山天大畜-坛城单元 正东
如果从探索迁徙所存在的意义出发,实际上是传统的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一次对话与融合。我们缘何要采用时空长卷的形式来展开古兽的宏大叙事?常人对古兽的形象认知一定是存在极大差异的,人们的认知源起于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与社会哲学的思考,身处现实世界的一切物相都未必观摩穷尽,对上古臆造出具有思想含义的异兽更是需要一个再认知的过程。
艺术家的愿景是希望能够将《山海经》里469个奇珍异兽全部“还原”,用雕塑创作提供一个创世神话体系的当代文化样本,讲好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故事。换言之,这些艺术家创作的奇珍异兽肯定未能详尽《山海经》及厚重的东方传统文化,但却试图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或当代视觉样本,唤醒人们对于远古文化的追本溯源。
【嗜梦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