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6月中旬,我对玩物得志购买链路的前中后期分别进行体验。
前期:导购环节通过商品属性、玩法推荐、平台服务引起用户对商品的兴趣,而直播拍卖的形式更能激发用户之间的竞争感,刺激用户快速下单。
中期:用户进入支付环节,平台钱包与主流的第三方支付方式结合,完善用户支付途径,使用户拥有顺畅的支付体验,提升支付率。
后期:平台服务环节,包括鉴别服务、物流信息、售后服务、用户评价等,后续的服务体验对增加用户口碑和品牌价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着重在交易后半段中,分别以商家、用户两种视角,发现交易后半段的产品逻辑、交互操作、界面视觉、用户场景分类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拆分交易后半段
01 结算
作为交易环节的重要部分,承载用户同步付款信息和激励用户快速下单的任务。
在结算过程中:优惠金额、实付金额、收货地址、商品信息、平台服务等付款信息的准确性,是影响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感,继而提高支付率的重要因素。
02 订单列表
对于用户,订单列表承载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场景:查找交易凭证、交易状态跟踪,在此基础上为业务延展出第三个场景:营销推荐。
03 订单详情
详情等同于线下购物小票,为用户提供购物凭证、交易过程中重要的节点信息以及售后服务。
如今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延展出直播引流、推荐喜欢、店铺上新等,利用用户剩余场景的业务功能。
一、平台交易后半段的现状
1.1 行业用户的特征
根据《20210331-Mob研究院-2021文玩电商行业洞察报告》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5岁至44岁左右的用户群体占比较高。
结合TGI指数,其他维度的详细数据分析,推导平台的年龄层偏大的活跃度及付费率较高。
TGI指数等于100表示平均水平,高于100代表该类用户对某类特征的关注程度高于整体水平。
来源知乎作者 LiSJ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554462
由于年龄层偏大,付费率较高的这类用户具有以下特点:
a.视觉的敏感度逐渐下降
如:常规字号过小、重点信息不突出。
b.对复杂的操作理解力变弱
如:后半段中占比较高的客诉数据,用户对于如何【申请售后】和手动【修改地址】的需求度远高于其他数据。
c.对色彩明暗变化的感受逐渐下降
如:复杂且色相相近的状态提醒色。
所以在改版中需要思考如何让这类用户看清信息、操作简单和易感知。
1.2 完整体验后半段
a.页面结构布局
列表提供的业务信息较单一。以iPhone11为例,结构首屏最多展示三个,阅读效率较低,白空间并没有提高未来业务的延展性。
b.字体及行动点热区
字号和字重对于年轻人是没有问题的,但年龄层偏大的用户群体识别起来还是比较困难。行动点方面,展示逻辑与用户动线未完全统一,行动热区过小,对于年龄层偏大用户,操作误触概率增高。
c.商品首图的审核机制
低质量的商品图片占据订单列表,降低了视觉观感。
d.与竞品差异性
平台前期的敏捷开发使后半段对页面视觉及品牌调性的优先级降低,整体呈现与竞品趋同。
二、建立设计支撑点
如何准确的向用户传达出产品的性格、补齐缺失的功能、提升基础体验、建立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感?
如何通过设计手段放大用户在各场景中的需求节点,创造惊喜感,构建与直接竞品的差异性?
- 搭建可持续拓展的框架,支持不断丰富的业务场景。
- 降低用户操作、学习成本,塑造品牌统一性,构建用户信任感。
- 客服人效提升:降低交易后半段的客诉压力。
三、搭建包容性的设计
APP内用户群之间的年龄跨度较高,我们需要搭建更有包容性的设计,即满足年轻群体的审美,也满足年龄层偏大的实际需求。
搭建框架前,首先要明确前置条件。设计师会调研和学习竞品的操作逻辑,但是这样往往会陷入主观判断中,使用其他平台的交互去替换现有的交互方式,忽略了平台用户已经形成了操作习惯。
举个例子,当用户打开【玩物得志】APP查看订单列表。
改版前订单列表上有【联系客服】、【查看物流】等快捷操作,改版后去掉了这些快捷操作,那么就打破了之前的用户习惯,一旦打破习惯,就需要用户付出学习成本适应当前版本,基于平台主体用户的年龄划分,提高用户学习成本的结果是不可取的。
那么,我设置的前置条件是,保留用户操作习惯,提升操作便捷度。
以C端为例,首先要了解用户在用户在交易后半段中会有哪些操作?想要看到哪些内容?想要得到什么服务?
3.1 融合品牌色
色彩的使用会间接影响用户对品牌调性的感知度,回归沉稳的品牌红,利用辅助色点缀状态、标签、动态信息,培养用户对状态色加深认知度和敏感度。
3.2 有序的布局
后半段整体字号、字重、热点区域都比较小。与客服人员沟通后了解到,在后半段中客诉占比较大的两大原因:用户找不到【修改地址】,不清楚【申请售后】出现的场景。
解决方案:
- 调整字号和字重,增大热区触点。
- 优化按钮展示逻辑,依据用户场景展示优先级高的行动点,固定排序。
- 优化页面结构,减少白空间的使用,增加屏幕效率。
- 商品首图区域缩小,让层级更高的信息分散商品图视觉焦点,减少人工审核成本。
3.3 补齐缺失的功能
交易进行到后半段时,用户常处于敏感的阶段,比如:
- 还有多少时间支付时间截止?
- 什么时候发货?
- 快递到哪了?
- 鉴别过程是否需要我去处理?
- ...
解决方案:
- 在卡片内规划出一块动态模块,分别展示用户在各场景中的需求节点。
-
3.4 信息层级优化
支付作为结算和收银台的重要环节,结算金额不准确、支付方式复杂会成为影响订单成功转化率的两大原因。
场景一:优先展示余额原意是为用户做了信息提取,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成本,阅读动线不顺畅。
场景二:从信息展示上金额递减,即支付总额-余额抵扣=剩余金额,最后选择第三方支付,阅读动线较为顺畅。
3.5 减少状态污染
Before:C端进行中(红) - B端进行中(黄) - 结束 (灰)
单从颜色与状态划分来看,三种颜色看似很好的替用户做出了判断,但实际上,用户只需要知道他当前是否需要操作?需要什么操作?
解决方案:
- 进行中+异常(红)- 结束(灰)
3.6 流畅的情感化动效
以鉴别服务为例,用户为鉴别订单付费后,呈现出冰冷冷的信息陈述,缺少与用户之间的共情。
解决方案:
- 增加有趣的情感触点,使用户感知到平台鉴别服务的温度、鉴别订单与普通订单的权益差别、快速感知到鉴别订单的价值。
3.7 忽略的重要功能
【填写地址】作为新人购物体验的第一环节,却往往被忽略。此次优化方案将便捷顺畅的地址填写体验列为优化点,目的是缩短用户填写地址的操作路径,减少地址环节的阻力影响新用户下单速度。
解决方案:
- 拆解影响用户操作路径:手动填写的方式给用户增加了支付订单前的阻力。
- 智能辅助功能,开启定位后,所在地区与详细地址提供根据当前定位出现的地区词汇搜索,选择其他城市后,详细地址输入时进行模糊搜索地址。
-
- 考虑包容多数群体,增大了热点区域、字号、增强了组件切换的顺滑度、增加了玩物得志用户覆盖TOP10的常用城市快捷选择,减少大多数用户反复滑动寻找省份的操作。
-
四、总结
4.1 UX体验升级,优先考虑满足产品业务场景
在前期调研竞品不要被局限在直接竞品中,放大格局寻找一些间接竞品和其他类型竞品去体验,从多维度将体验结果拆解分析,并且要考虑兼顾B&C端两端需求,优先考虑延展性高的基础框架。
4.2 搭建设计组件 ,提高设计效率
框架搭建的过程中多关注主要路径,不要在细节上浪费太多时间。确定了主要路径后主动与组内设计、交互成员沟通,搭建模块组件,提升后续调整效率。
4.3 提前沟通设计可行性,推动设计成果落地
整理向老板汇报的方案,确保前期付出的努力能得到踏出第一步的肯定。自驱项目尽量写清楚产品文档与初期PRD,再与产品沟通底层逻辑,积极的参与开发、测试、服务端的沟通环节,掌握每个环节的沟通是否顺畅,遇到因为种种原因形成的推进阻力的时候,换个角度去理解为什么,写下文档记录改版情况,规划后续迭代方案,改版过程中调整的多套方案,也可以储备起来,日后有开发资源时可以再拿出来当作经验的积累。
4.4 致最棒的UX体验组
最后感谢提莫老师、蛋白老师和壮壮老师在此期间的细心指导~在UX体验组工作的期间,读书会、分享会打开了我的眼界(虽然被其他人说卷hhh),但是和大家@九九、宝璐、对月、噗噗、陈凡、白老师、阿哲、嘉浩、子阳,相处真的真的真的很开心。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