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群落、艺术区自新世纪初诞生以来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在这些年里,随着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艺术群落存在的必要性始终不断受人质疑,但艺术群落这个概念不断被人念及,也不断被人书写,重要的不是艺术聚集的形式,而在于艺术聚集的文化精神。”策展人、艺术评论人蓝庆伟说。
2021年11月7日,展览“都市铆钉:艺术群落在西南”在成都蓝顶美术馆1号厅展出,蓝庆伟担任策展人。作为“2021成都双年展”平行展之一,“都市铆钉专注于探讨西南地区的艺术发展现状,呈现出西南地区的艺术发展现状和艺术精神。


成都蓝顶美术馆外景





“都市铆钉:艺术群落在西南”展览现场
展览由文献展和艺术家作品展两部分构成:文献展部分以关键词为切入点来展现西南地区艺术群落发展的不同历史与瞬间;在艺术家作品展部分选取了各地区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既有艺术群落的创始艺术家,又有艺术群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新艺术家),由此来展现艺术群落的艺术样貌和传承精神。


文献墙局部
西南艺术群落有何特点?
蓝庆伟认为:与80年代艺术团体不同,90年代以后的艺术群体多为个体艺术家工作室的地理集合而非简单的人群集合,但艺术团体的创作精神亦如星星之火在这样的群落中被保留了下来。西南的艺术群落大多符合这种模式,并在2010年以后因地缘性或本土性关系,呈现出一种坚韧的“都市铆钉”文化精神面貌,并有着“从全国共时到地方自生”、“从空间群落到精神群落”、“从艺术聚集到生态共生”的三个鲜明特点。
一场展览,四座城市,五大板块,十个群体,十八位艺术家。东经102°至106°的云贵川渝艺术家们用铆钉精神书写着自“’85新潮美术”以来的艺术发展史。

1

昆明
参展艺术家:李瑞、毛旭辉、苏斌、唐志冈
1
从1986年昆明成立的西南艺术研究群体“新具像”,再到2001年成立的“创库”艺术主题社区,昆明的当代艺术在早期艺术群落的精神下发展。
1

李瑞 《日月同辉》 160×80cm 布面油画 2021

毛旭辉 《日常史诗·物语》 51×79cm 纸本水墨 1996

苏斌 《如是而居--红雨》 60X70cm 布面油画 2020

唐志冈 《内卷3 》 80cm×70cm 布面油画 2021
1

贵 阳
参展艺术家:陈启基(幺哥)、董重、顾静、李剑锋、石羆、夏炎
1
从1985年的文联大院,到2006年贵阳成立的“城市零件”当代艺术家工作室,再到2018年的“化纤厂”。贵阳当代艺术群落的不断发展阐释着本土艺术的自生长。
1

陈启基(幺哥) 《飘浮3》 120x80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董重 《夜宴图3 》 120X180cm 布面油彩 2019

顾静 《瓶花2》 50X70cm 绢本设色 2021

李剑锋 《少林寺》 180x160cm 亚麻油彩 2021

石羆 《关于家的记忆》 100X100cm 综合材料 2018

夏炎 《贵州杉》 90x120cm 亚麻油彩 2020
1

成 都
参展艺术家:郭伟、杨冕、赵能智、周春芽
1
从1993年的沙子堰,到2003年成都机场路旁闲置的厂房“老蓝顶”艺术区,再到2009年的“大蓝顶”艺术片区,以及今天成都多群落艺术生态的发展,呈现着一种本土性、多样性与自发性。
1

郭伟 《室内蚊子no27》 200x180cm 布面丙烯 2003

杨冕 《RGB -视觉暂留那一刻之二》 190x110cmx2 布面丙烯 2021

赵能智 《身体的寓言No.6》 180×230cm 2020-2021

周春芽 《桃色黄昏》 250×200cm 布面油画 2007
1

重 庆
参展艺术家:李一凡、沈沐阳、王海川、杨述
1
从最早期的“四川美院现象”所在的黄桷坪,到2006年的坦克库,再到2009年的器·haus空间、序空间等,黄桷坪从美院所在地变为了文化聚集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社区、都市的交互关系。
1


李一凡 纪录片《乡村档案》(93分钟)剧照

王海川 《西风zephyr》 140x250cm 布面丙烯 2019

沈沐阳 《日常迷局No.2》 80×80cm 布面丙烯 2017

杨述 《无题2017 No.3》 185×340 cm 布面丙烯 2017
展览持续至2022年1月9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站只做文章收集和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