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修风格新自然主义
- 项目大类工装
- 项目面积156㎡
- 设计主笔陈林
- 参与设计刘东英、杨世强、简雪莲
- 图片摄影赵奕龙
- 案例来源原创设计
- 设计机构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
拾云山房位于浙江省金华武义县一处山林古村之中,村子保留了完整的夯土民居面貌,村中建筑依山势高差而建,群山环绕,村口处尚存几颗繁茂的古树,已上百年。书屋坐落于村口广场不远处,旁边是保留完好的夯土三合院民居,场地原址有一个牛栏房,坍塌后被拆除。

建造书屋,是为了给古村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一个让人静下心的地方,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回到山里;也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丰富而安静的场所,让小孩子和老人都能在这座建筑中里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把书屋的一部分空间留给村民,是我们设计初始阶段就有的想法,也是一种直觉性的感受,在书屋的首层做一个架空的半室外开放空间,用十根结构柱架空整个书屋首层,实体空间都设定在二层,两个空间通过一部室外楼梯进行连接,只在首层局部设置了一个小水吧,可以提供水饮,其他的空间完全公共开放,山里的村民们可以在此喝茶聊天,小孩们也可以在这个空间玩耍打闹,用这个开放空间把各种活动的可能性都串联起来。



同时站在场地关系的角度思考,书屋用地处于一个三角地带,南侧是该村落的主要步行干道,北侧有一堵三米高的石坎墙,石坎墙上面是一片儿童戏玩区,在设计策略上抬高书屋的实体空间部分,让建筑体首层与道路之间形成空间的退让,路上的行人也可以随时到书屋下休息。而书屋的二层则和儿童戏玩区在同一空间层面上,这样的处理,一方面便于儿童进入书屋看书或者在儿童区玩耍,另一方面,方便父母在书屋里阅读的同时能关注到孩子。无论是站在场地属性的角度还是站在对乡村生活理解的角度,在乡村设计建筑,我们都希望建筑与村民、与乡村环境都能保持一种最友好的状态。

天井作为空间核心被安放在书屋中,尺度怡人,在首层天井底部下方留出一片水面,下雨时,雨水从天井落入书屋水池,在书屋就可以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晴天时,阳光可以直接照射进来,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之所以在很小的书屋里去营造一个天井,也是为了让这个小房子能与自然、时间、空间产生更多的关联性,这可能就是一种我所认为的时间性。


天井空间的设置,就是在等某个特定的时间——阳光洒进来,形成一道光影;雨水落入水院,产生一点涟漪;空气流进来,感受一缕微风。在这样的时刻,天井被设定为一个等待此时间点的特殊意义空间。我所理解的乡村建筑的精髓,是一种人与空间、人与自然、人与时间和谐共处的状态。阳光、雨水、空气都可以通过天井被纳入室内空间。





在书屋二层设计了两圈回字形的书架,书架围绕天井和中间的阅读空间形成一个回廊,一米左右的宽度,尺度舒服,由首层结构架空悬挑而出。通过这样一个回廊,让人游走在其中,能产生类似园林游走的体验;同时,回字形书架上根据书架的模数尺寸,打开了很多洞口,它们高低错落、大小不一,让视线穿透,空气流动。





























案例后记:
建造书屋,是为了给古村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一个让人静下心的地方,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回到山里;也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丰富而安静的场所,让小孩子和老人都能在这座建筑中里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站只做文章收集和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