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大赛共分“创意河南艺术设计”、“豫农品牌农产品创意设计”、“郑州地铁文化创意设计”三个赛道。(一)“创意河南艺术设计”赛道1.作品类别(1)视觉传达类标志及IP形象设计、信息可视化海报、包装设计、书籍装帧、招贴设计、字体设计、插画设计、绘本等。(2)环境设计类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展览展示、公共艺术、家具陈设等。(3)工业设计类产品设计、概念设计等。(4)数媒综合类信息可视化设计(动态或交互形式)、动画短片、MG动画、微电影、动态海报、虚拟现实、交互设计(HTML5设计、APP设计、VR/AR等元宇宙设计)、AIGC创意设计等。(5)服装服饰类服装设计、服饰设计、鞋帽包饰、时尚设计等。(6)文旅文创类文化传承设计、地域特色文创、旅游产品开发等。2.作品要求(1)作品要以“设计创新、赋能河南”为主题,体现“创意河南”新质发展理念,展示设计艺术教育成果,引领设计产业发展,实现出彩河南、服务河南的目标定位。(2)凸显创新性、引领性与服务性,注重设计成果的市场转化与应用。(3)参赛作品须为2025年1月1日以后所设计。(4)作品须为原创,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未侵犯他人的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5)作品正面要注明作品名称,但不得显示作者姓名和单位等信息。(二)“豫农品牌农产品创意设计”赛道本赛道聚焦河南品牌农产品,鼓励参赛者围绕相关产品开展多元创意设计,旨在推动河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其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具体设计类别如下:1.实物类作品包装设计针对河南品牌农产品进行创新包装设计,注重包装的实用性、美观性与文化表达,提升产品形象,增强包装产品的传播力度。2.非实物类策划设计涵盖 IP 形象设计、非遗创意策划等内容。通过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产品 IP 形象,结合非遗元素进行创意策划,为河南农产品注入文化灵魂,丰富品牌内涵。3.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与空间场景策划设计旨在推动传统文化在农产品领域的数字化创新,如利用数字技术呈现农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开展地方特产创意包装及销售空间场景策划,营造独特的消费体验,促进产品销售。4.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转化与文创产品创作深入挖掘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与农产品相结合,创作兼具传统美学与实用价值的艺术衍生品及文创产品,实现非遗的活化传承与农产品的价值提升。5.“河南礼物”整体包装或IP设计围绕河南特色的地标产品,打造整体包装或IP设计。以下为十个品类的地标产品推荐和参考:温县铁棍山药、西峡香菇、杞县大蒜、固始皇姑山茶、柘城辣椒、兰考红薯、宁陵金顶谢花酥梨、郑州黄河鲤鱼、鄢陵蜡梅、长葛枣花蜜、原阳大米。参赛者可充分发挥创意,根据产品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市场需求,对这些产品进行巧妙组合,打造出独具河南特色、富有文化韵味且实用的“河南礼物”套装。(三)“郑州地铁文化创意设计”赛道本赛道聚焦郑州地铁文创产品,鼓励参赛者围绕郑州地铁交通、河南在地文化开展多元创意设计,将郑州地铁打造为城市窗口,提高郑州地铁品牌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具体作品类别如下:1.实物类文创产品设计针对郑州地铁相关元素进行文化创意设计,注重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产品具备美观性与趣味性,具体产品包括且不限于普通票卡类、电子票卡类、异形票卡类、冰箱贴毛绒产品类、手办摆件类、积木拼图儿童玩具类等。通过创意设计为郑州地铁文创产品提升多元化与趣味价值,增进与乘客间的情感联动。2.“地铁礼物”伴手礼设计将地铁元素与非遗文化、历史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文化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开发兼具交通元素和地域特色的伴手礼套装,作为郑州交通枢纽城市的伴手礼首选。3.非实物类策划设计基于郑州地铁小象的IP形象优化升级,包括IP形象提升、IP故事创意策划等内容。通过IP升级,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设计须与时俱进,符合年轻人审美,且兼具周边产品的开发可能性。4.数媒综合类设计借助郑州地铁媒体及空间资源,推动中国文化在地铁空间的数字化创新,利用动画、数字光影、虚拟现实、数字创新等视角呈现中国文化故事,以独特的视角与故事线引导观影人沉浸式体验文化场景。须策划创意影像的故事脚本、核心故事场景及角色形象,作品须具备深入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