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六届辽宁省大学生BIM应用技能大赛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第六届辽宁省大学生BIM应用技能大赛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助力辽宁地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大学生BIM应用能力,增强其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综合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标,切实提高辽宁地区BIM人才培养质量。

(三) 参赛对象

  1. 辽宁省内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建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
  2. 参赛要求:

(1)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由3–5名同一院校的学生组成(设组长1人,其余为队员);

(2)参赛学生须为大一至大四在校生,且全程参与初赛与决赛;

(3)每个作品仅可报名一个类别,每队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且须来自同一学校;

(4)建议各校先组织校内选拔赛,最终每校推荐参加省赛的队伍,每个模块不超过5支。

(5)每位同学可分别参加交通基础设施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类别的比赛,但在同一类别中只能参加一个参赛作品,无论是作为负责人还是项目成员。

(四) 竞赛内容

本届比赛设置以下两个参赛类别:

1.交通基础设施

(1)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港口与航道、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为其服务的配套枢纽站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施等。

(2)参赛作品需选择以下模块之一作为主要内容:

  • 模块A:BIM设计与智能应用
  • 模块B:BIM施工深化设计与应用
  • 模块C:BIM+智慧运维与管理
  • 模块D:BIM+工程成本(造价)应用
  • 模块E:BIM+碳排放计算及设计
  • 模块F:BIM+智能建造应用
  • 模块G:BIM创新与融合应用

2.工业与民用建筑

(1)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各类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文化设施)、工业厂房、仓储建筑等。

(2)参赛作品需选择以下模块之一作为主要内容:

  • 模块A:建筑设计AI+BIM应用与创新
  • 模块B:机电设计BIM应用与创新
  • 模块C:BIM建筑碳排放计算与减碳设计
  • 模块D:BIM+工程成本管控
  • 模块E:BIM+装饰造价全过程应用
  • 模块F:施工深化设计建模与应用
  • 模块G:BIM+工程项目管理与应用

(五) 版权说明

1.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可为BIM实际项目,或BIM技术应用与研究成果。作品须由学生团队自主完成,不得直接使用企业现有项目参赛,应充分体现团队在BIM应用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作品应清晰展示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与价值,并在创新性、实践性与合理性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参赛软件不限。

2.原创性与资格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且未曾在往届本赛事或其他任何BIM竞赛中获奖。如发现重复提交、抄袭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相关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六)报名时间及方式

1.竞赛时间

(1)报名与作品上传:2025年9月20日至10月15日,开放大赛官网报名通道,接受报名及参赛作品提交;

(2)初评与公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1日,进行作品初评,并公布入围决赛队伍名单;

(3)决赛答辩: 2025年10月26日(如遇特殊情况,以最新通知为准)。

  1. 报名与作品提交方式

(1)报名流程

所有参赛队伍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完成在线注册与报名,填报团队基本信息,并上传全套报名材料,包括报名表及参赛作品相关文件。报名表(详见附件1)须加盖学院或系级公章后扫描为PDF格式文件,一并在报名时上传。报名信息及材料审核均以平台最终提交信息为准。

(2)作品提交要求

各参赛队伍须在截止日期前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交作品材料:

  • 必须提交:参赛作品介绍PPT、BIM模型;
  • 可选提交:参赛作品动画视频(时长建议不超过5分钟)。

注意事项:

  • 参赛作品介绍PPT建议包含项目简介、BIM技术应用说明、应用亮点、成果总结与创新点等内容;
  • 文件大小限制:PPT不超过100MB,BIM模型及动画视频不超过200MB。
  • 提友情示:建议各参赛队伍尽早完成作品上传,避免在报名截止最后一天集中提交。届时因网络拥堵可能导致较大文件(如BIM模型、PPT等)上传缓慢或失败,影响报名结果。

二、竞赛组织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城市学院

行业支持单位:上海同豪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展示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大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

(二)组织形式

由竞赛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共同组织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由竞赛承办单位负责竞赛的具体组织实施,由组委会聘请专家组织成立竞赛专家委员会负责竞赛的评审工作。大连交通大学负责“交通基础设施”类别的初评和决赛专家现场会评的组织工作;沈阳城市学院负责“工业与民用建筑”类别的初评和决赛专家现场会评的组织工作。

三、竞赛规则和奖项设置

(一)竞赛规则

  1. 形式审查:竞赛组委会对报名表、提交材料及作品进行初步审查。对材料不全或格式不符的作品,将通知参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补正;分类不合理的作品,须在限期内调整。
  2. 专家初评:竞赛组委会从专家库中遴选专家进行初步评审。每件作品由至少3名专家独立评分。如对某作品初评结果存在较大分歧,评比委员会将依据回避原则组织专家集体复审,以确定其初评成绩。初评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 决赛名单确定:根据初评成绩,按一定比例择优遴选作品进入决赛。
  4. 决赛答辩: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形式。

(1)“交通基础设施”类别现场答辩地点:大连交通大学

(2)“工业与民用建筑”类别现场答辩地点:沈阳城市学院

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60%。

(二) 奖项设置

1.作品等级奖。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奖项数量分别不超过实际参赛作品总数的10%、20%和30%。

2.优秀指导教师奖。授予在竞赛中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或为大赛组织与运行做出积极贡献的指导教师。

3.优秀组织单位奖。授予在竞赛中组织工作突出、参与类别全面、提交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并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院校。

大赛联系方式

(一)联系人及电话

大连交通大学:张嘉文 18604198775,张吉松 13516000013

沈阳城市学院:袁鸿景18609821837,康  静 13889203520

(二)大赛QQ交流群:1022454484

为便于参赛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请参赛团队组长和骨干加入。

附件:
附件1:大赛报名报.doc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